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微博
APP APP
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县区工会 > 桐城市总工会 >

桐城市总工会“三强”筑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发布时间:2024-09-04  作者:祝燕  阅读次数:次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的目标,始终把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作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集中行动,通过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等方式和灵活方便的形式,不断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覆盖率,同时着力丰富完善普惠服务。落实就业服务,技能竞赛,困难帮扶等内容,千方百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服务,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2024年7月,成立全市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行业性工会联合会3个,实现新就业群体全覆盖,发展会员2176人。

  强组织,扩大工会组织“朋友圈”。一是调查摸底,明确目标。积极与人社、交通、市场监管部门联系沟通,加强摸底,协作配合,进一步掌握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人数,平台企业及分支机构,关联企业的数量等情况,为建会入会提供精准依据。二是分类施策“建起来”。灵活运用“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三种模式实现突破,对符合单独建条件的企业单独建会,成立行业工会联合会覆盖行业所有企业和职工,对于灵活就业人群,发挥镇街道工会工作,推进兜底建,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新格局。三是积极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探索推行网上入会、集中入会仪式等多种便捷入会方式,进一步密织工会组织网,方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到工会、加入工会。

  强阵地,搭建便民服务“联络站”。一是工会驿站全覆盖。按照“双15”工程要求,确定“临街靠路、就近便利、依托基层、联建共建”原则,和八有标准建设工会驿站。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141家,司机之家2个,累计投入资金22.4万元,基本实现了城市重点区域站点步行15分钟交叉覆盖的目标。二是突出示范效应。挖掘一批向8小时之外延伸服务的驿站,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已确定23家场地作为24小时服务的工会驿站选址,并对场地制定个性化的建设方案。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效应,选树了7家本级最美站点和3位明星站长,推选了1家全国最美驿站、4家省级最美驿站和16家市级最美驿站。三是“小驿站”提供“大服务”。将工会驿站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下沉工会服务职工项目,今年以来,依托工会驿站广泛开展送清凉活动3场次、送温暖活动10场次、送岗位活动2场次、送帮扶活动3场次、送入会服务、送法律维权等普惠性、公益性活动20余场次。

  强服务,架起职工群众“连心桥”。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行动,开展普法宣传30场次,服务职工1600人次。二是开展权益维护。推进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活动,协调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新业态企业发出要约8份,签订集体合同8份,覆盖新业态劳动者267人。法律咨询30件,帮助8名美团外卖职工维权,讨回损失62900元。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在人民法院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今年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纠纷59件,实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为职工维权开辟了绿色通道。三是突出帮扶慰问。近年来,为1900余名新业态劳动者赠送意外险;安排3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疗休养;为22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体检。为56名困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救助金4.5万余元;开展夏送清凉活动20余场次,为200余名新业态劳动者送去慰问金和防暑降温物资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