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安徽省文明网发布了2019年6月份“安徽好人”榜单。经专家委员和公众代表推荐评议,臧丽苹等15人(组)入选“安徽好人”。其中,奋战脱贫攻坚一线、身先士卒用生命践行初心的望江县雷池乡杨长村扶贫工作专班组长周钢针入榜。(县文明办)
周钢针敬业奉献事迹简介
白色还有点泛黄的汗衫、军绿色的长裤、沾满尘土的皮鞋,还有一辆半旧不新的摩托车,就是周钢针留给群众和同事最后的也是最深的印象。扎根基层的二十三年以来,一直都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始终把群众放在心尖上,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最基层的百姓,留在了他最爱的这片土地上。
6月19日中午,忙了一上午的扶贫干部周钢针才刚刚得空休息一下。还没到一分钟,就猝然倒地,脸色发青,不省人事。120匆匆赶来,还是无济于事,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才49岁,县总工会驻雷池乡杨长村扶贫工作专班组长周钢针就这么倒在了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走时,竟一句话都还没来得及说。
……
他倒在了扶贫一线
“群众工作是靠我们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这是他的座右铭。周钢针同志喜欢与群众打成一片,关心弱势群体,老百姓说他“有善心”“没有架子”。在杨湾镇杨闸村,他有5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只要有时间,他都是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到贫困户家中,耐心细致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看帮扶措施是否到位,家中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今年,他帮扶的柯年柏户家中成员柯小桃因静脉曲张做了脚部手术,住院12天他一直关心她的恢复情况。得知周钢针突然离世,柯小桃惊讶地都站不稳,“他真是个好人!我住院时候他经常来看望我,在家休养期间,也经常带上不少营养品来看我。我腿脚不方便,做不了家务,每一次来,他都帮我家房间卫生打扫干净之后才会放心离开。”柯小桃抹着眼泪说。
今年望江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已在县总工会任职的周钢针同志又主动申请到雷池乡杨长村担任扶贫工作专班组长。
杨长村位于县城东南约3公里处,毗邻县城,人口5600人,常年外出打工人口约2200人左右,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1户,大部分贫困户都在县经济开发区申洲针织公司工作,基本上都在晚上8点半左右才能到家,平时也只有星期日一天放假在家。周钢针同志带领专班成员利用每天晚上8点半到10点左右的时间段和牺牲星期日的休息时间骑着摩托车对申洲工作的贫困户进行上户走访,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专班已入户走访贫困户301户,摸排问题697条。
“周组长在农村呆了20年,非常熟悉农村工作,去年也参加过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他一来就针对我们村还有很多不少帮扶设想,哎,太突然了。”猝然间的告别,让朝夕相处的扶贫工作专班组员刘良珠不禁潸然泪下。
从县医院急救室回来后,杨长村第一书记李保中沉痛地回忆着同周钢针上户走访的一幕幕,“我们上个月28日才一起走访三河组贫困户刘忙根,他多年前出交通事故一直瘫痪在床,妻子又得了肾病,丧失劳动力,家里一贫如洗,基本没有经济来源。一进门,他就先到卧室握住刘忙根的手,再翻翻看铺在床上的破旧褥子,又到房前屋后仔细察看,还掀开厨房的米缸看看有没有大米。临走时,他还仔仔细细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下了刘忙根户情况,还反复和我说‘这样的困难户,我们要重点关注、重点帮扶’!”
他永远都是冲锋陷阵的军人
什么事最难?什么事最险?大家想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周钢针,抢着上的人也一定是周钢针。二十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他分管的都是重活、累活、难活,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之前他工作的杨湾镇濒临长江,江堤防汛,事关全县人民安危,年年镇里都是他牵头负责,第一个上堤。即便是2016年他调离杨湾镇,也因为他对杨湾人文水情的了解,被抽调到团结圩参与指导防汛工作。村里都是老人和孩子,他就集结能集结到的村民,扛沙袋、巡堤,近三个月都吃住在江堤坝,连一个囫囵觉都睡不了,白天还要帮忙安置群众,大大小小事情都亲力亲为。
在担任县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大队长时也是做什么都在一线,都是冲在最前面。“干什么都冲在最前面,拆违建、抬乱停的电瓶车什么最前面的永远是周大。”应急中队队员龙伟说,“我们都经常劝他一线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你在办公室指挥就行,他从来不听,照样每次都是带着我们一起干。”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工作庞杂,市容市貌的整治、违建的清除,桩桩件件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辛苦劳累不说,往往还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队员不能还手,不能伤害老百姓,还要保护好自己。”是他留给队员最多的一句话。
2018年初望江遭受冰冻灾害,厚厚的积雪,导致道路湿滑结冰。为了保障群众们平安出行,县城管局组织干部职工到主干道铲雪破冰,保证城市道路畅通。在现场,周钢针和同事们挥舞着铲子,干劲十足,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其实,那时的他已经将近连续24小时没有休息了。从凌晨12点和驾驶员一起出发到华阳盐库调融雪盐,凌晨2点才回大队。紧接着就是分派任务和用盐量,总算抢在凌晨6点之前完成了县城主要干道撒盐除冰作业,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离开部队多年,但他最爱的依然是那身军装,他把对部队的热爱转化为做好基层武装工作的动力。县城关大队市容中队副中队长张军自豪地说:“我就是他手上当的兵!”在杨湾镇,周钢针负责征兵工作多年。从征兵宣传、适龄青年思想动员、征兵摸底、新兵体检政审及新兵起运等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层层把关,精挑细选,往部队输送了60多位人才。“即使在部队,我们都经常联系,都是鼓励我们这些新兵。有些烦恼我们都乐意和他说。”张军说。在城管大队,每次和队员们聊起“从他手上送走的兵”,脸上藏不住的骄傲,“他们可都是我送到部队的,现在可都立了功!”
他是人人都称赞的好人
“有困难一定要来找我。”是周钢针对群众、同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杨湾镇杨湾村农民蒋文成早年妻子出走,丢下两个孩子,家庭十分困难,周钢针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关心,并帮他们家申请了低保,随后还先后两次不辞辛苦陪着蒋文成一起上湖北找妻子,希望他们一家能够和好。对此,蒋文成时刻念念不忘说他“真是个大好人。”
“2008年一场大雪让杨湾镇不少百姓受灾,加之正值年关,民政部门的一笔救灾款急需发到灾民手中,时任镇武装部部长的周钢针,见我是一名女同志雪天出行不安全,当时冒着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帮我从县民政局办理相关手续,并从银行取出现金送到灾民家中。”时任杨湾镇民政办主任、现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主任科员的程白玉回忆起往事禁不住眼泪含含,她说:“他这个人最乐于帮助人,从不计较个人的辛苦和得失。”
周钢针同志在杨湾镇工作20多年,他每天上班最早,接待办事的群众最多,群众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只要他在场都会迎刃而解。难怪当地的百姓常念叨他有一幅热心肠。
“我们家庭条件不好,他从小就节俭,结婚时不但没有办喜酒,而且一直租房生活。”妹妹周惜珍回忆起哥哥的往事,泣不成声,“后来,家里条件慢慢好了,他便将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说是这样上下班办事便落些。可怎么也没想到如今再也听不到他的摩托声了。”
“他这个人心里装的只有单位的工作,却很少用心照顾家庭,他如果将用在工作上的心思分出三分之一用在孩子身上,孩子远不只进现在的一个普通职业专科学校。”现为长岭中学老师的金海红说起姐夫周钢针身前的琐事心里不无遗憾。
如今,他里程达30000多公里的摩托车还安静地停放在杨长村村部,可惜再也等不到他的主人。物是人非是世间最残忍的词汇。
二十三年的基层工作,周钢针没有做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突来的噩耗却如同钢针般深深扎痛了我们的心。他是贫困群众信得过的“周组长”,他是杨湾镇百姓口口称赞的“周镇长”,也是城管队员们心中敬佩的“周大”,更是走进百姓心里的“贴心人”。
他走了,他的精神依然闪烁!
2019年6月21日,望江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决定追授周钢针同志为望江县优秀共产党员、望江县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