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正在干一件大事。
3月30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在黄山市召开。这是继去年12月14日,安徽省委常委会通过大黄山建设行动方案后,围绕大黄山建设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人们不禁发问:什么是大黄山,为什么建设大黄山,怎样建设大黄山?
“大黄山不是一座山”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大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超级IP。
在区域范围上,大黄山不是黄山市,而是涵盖了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28 个县(市、区),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是这4个市?
这并非简单的区域“画圈”,而是有着历史由来。早在2000年9月,安徽就提出了“两山一湖”的概念,包括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是一个跨市域的整体发展规划。
到了2014年2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核心区为黄山、池州全市,加上宣城3县和安庆4县,共18个县(市、区)。
2022年2月,安徽省发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大黄山”概念。“大黄山”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的28个县(市、区)。
同年11月,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联合发布“大黄山宣言”,在构建一体化体系的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将打破市域界限,走上携手发展的共进之路。
2023年7月,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明确了大黄山建设的目标。
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安徽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区域经济格局已发生了改变,将山水生态相同的4市“打包”建设大黄山,正当其时。
再来看资源禀赋。大黄山4市都拥有一流生态、一流环境、一流文化,4市联动将实现串珠成链,与广阔的长三角市场完美结合,“烟雨大黄山”将形成资源组合的乘数效应。
三是在品牌塑造上,大黄山是一个统一的超级大IP。在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上,黄山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45年前的1979年,邓小平登上黄山,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提出“要有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今天,大黄山建设,是新时代高品质旅游从大黄山再出发。
同时在品牌营销上,池州、宣城、安庆跟大黄山IP会不会相矛盾?
并不会。大黄山打的是整体牌,是借助黄山的世界知名度,吸引更多高端要素汇聚到这个地方来,进而赋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共同擦亮叫响大黄山IP品牌,释放对外的感召力。
四是在发展理念上,大黄山建设是立足在冠绝天下的自然生态和山水人文资源本底上,是一体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落实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最佳实践地。大黄山4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创新价值实现的手法打法,将高品质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接下来,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建设大黄山。
“大黄山之问”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维度来分析。
我们先从多位业界资深专家发出的“三问”说起:
为什么黄山这样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却没有成为中国第一大旅游产业收入地?
为什么黄山风景区没有成为世界一流、中国顶尖的景区?
为什么大黄山这么好的风景,没有让安徽成为旅游大省、旅游强省?
实际上,这三个问题的背后,蕴含着为什么建设大黄山的深层推动力。
先从消费升级来看,建设大黄山顺应了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
过去,旅游的第一印象是观光,也就是“吃住行游娱购”。而随着经济发展,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迈过1万美元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023年的39218元;全国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
收入提高直接驱动了消费升级,旅游产业发生了深层变革,旅游的需求品质化、个性化趋势明显,文化体验、精神享受、心灵休憩、静心修养成为很多人的新追求,而不再是“到此一游”。
这也揭示了旅游产业供需关系的深层变化,即“商旅居业学研”多业态融合、全要素创新、全生命周期为特征的休闲度假康养,已逐渐成为主流。
然而,这种新产品、新业态的供给,恰恰是短缺的。
2023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数达到48.91亿人次,2024年将超过60亿人次,现代旅游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贵州“村超”、上海Citywalk、景德镇无语佛……每当出现一种旅游新产品新业态,都会引发一波热潮。
可以说,建设大黄山,就是要增强高品质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
再从区域经济增长极来看。大黄山地区虽拥有好山好水好文化,但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胜势,也没有助力安徽成为旅游强省。
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大黄山区域接待游客2.7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857.5 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2.1%、33.6%。
放眼全国,2023年国内接待游客人次最多的是武汉,达到3.3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3500亿元。与大黄山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江西上饶市,2023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00亿元。
即使放在安徽,大黄山的增长极作用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合肥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1.39亿人次,旅游收入1866.68亿元。
所以,建设大黄山,就是打造安徽现代服务业的“隆起板块”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这是建设大黄山的内在驱动力,而现在的基础条件,恰好具备了建设大黄山的支撑条件。
这里资源一流。大黄山地区是全球顶级的自然、文化、生态资源高度密集且完美相融的地方之一,山水风光冠绝天下,生态环境世界一流,文脉芬芳声名远扬。
这里区位优越。大黄山链接长三角、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板块,是中国南北大通道、东西大走廊的重要节点。
目前,大黄山区域拥有4座机场链接世界,5条主要高铁快速通行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主要城市,高速公路联通所有县和主要景点。
就在3月26日,池黄高铁迎来首次试运行,标志着大黄山区域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这里有巨大市场。大黄山周边半径500公里内,覆盖中国30%的人口、35%的生产总值和40%的消费市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人口基础大,增长势头旺,消费能级强,出游频次多,品质要求高,市场空间无限。
可以说,建设大黄山是顺应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打造区域新兴增长极,、发挥独特优势和价值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大黄山建设,已经到时候了!”多位业界专家说。
说完了为什么建,我们再来说说大黄山做什么?
大黄山做什么
怎样才能发挥出大黄山超级IP的价值?这是业界专家、企业家、投资人和地方政府共同关心的话题。
安徽“谋定而后动”,经过了两年多的研讨、考察、学习,努力实现思维升级,“跳出旅游看发展”。
做哪些业态,被放在了首位。“大黄山绝不仅仅是就旅游发展旅游,也不是为了造景而造景”,这已成为共识。
大黄山建设是坚持高端引领、国际视野、全域联动、业态融合,导入高端要素,改变旅游业态和发展理念,推动产业模式升维,形成产业联动生态圈,打造世界级宜游宜居宜业的品质高地和活力片区。
而这些,正是大黄山目前所缺的。
为什么周边的江西上饶等地市的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能超过大黄山?
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黄山地区的旅游人均消费比低,旅游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短板,“这主要体现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业态创新融合不够、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等。”一位智库专家剖析说。
比如,拿高端酒店来说,大黄山4市至今仍没有一家香格里拉、洲际、喜来登、万豪等国际高端连锁酒店,对商务人士、国际游客、创意团队的吸引力明显不强。
而大黄山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圈,将破解这个难题。
首先是围绕休闲、度假、康养三个关键词,布局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安徽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大黄山建设行动方案中,主要是高品质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创意产业、高水平发展体育赛事产业、积极发展医疗康养产业、加快发展会展产业和提升发展文化服务业。
其次是实现高品质要素的导入。通过六大产业的持续壮大,集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金、技术等高端要素,推动向跨界融合的高端服务业延伸,“打造最具品牌价值的高端商务会奖产业、最能引爆灵感的创意产业、最具高端水准的医疗康养产业、最具近悦远来感召力的文化服务业。”上海一位智库专家分析说。
以最具品牌价值的高端商务会奖产业来说,大黄山绝美的自然生态和独特品味,最适宜发展旅游环境驱动型高端商务会奖经济,吸引高端商务群体来此休闲度假、开展商务活动。
第三方面是,这些高端服务业又将释放大黄山一流山水、人文、生态等各类要素资源跨界融合的空间,赋能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文化创意、元宇宙等新质生产力异军突起。
放眼国内外,很多大公司都将总部设在小镇上,比如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康宁公司的总部,就坐落在只有万人的康宁小镇;华为研发总部设在东莞松山湖南部溪流背坡村。同样,大黄山也可以成为未来产业的生发地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地。
当然,大黄山还会是有料的、有趣的、有型的、有范的地方等等。真要说大黄山做什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而这,正是大黄山丰富多彩的魅力所在。
那么,怎样推进大黄山建设?
为何要高举高打
既然是剑指世界级,就要将大黄山摆到世界级的维度上来谋划。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曾有人多次发问:放眼全世界,大黄山的自然风光世界一流,但却没有一个世界级影星到黄山来旅游度假,问题出在哪里?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没有将黄山摆到世界级、国际化维度上进行思考和谋划。
大黄山资源世界一流,谋划发展的眼光更要“一流”,产品供给同样也要“一流”。只有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才能发挥出大黄山的独特价值。
为提升认知维度,两年多来,安徽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论证、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和政策设计等工作,以“紧烧火、慢揭锅”形式,厘清大黄山建设的思路和打法。
在这个过程中,安徽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邀请了麦肯锡、上海蓝城等业界知名专家、头部企业、高端智库、行业商协会等走进政府会议室,共同出谋划策、激荡思维。
在有为政府上,安徽更是顶格推动这件大事。
2023年12月14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在省级层面高规格成立了大黄山建设领导小组,紧抓不放;成立了安徽省大黄山建设办公室,全力推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组成大黄山4个市的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行动方案的部署,大黄山4市全域将塑造统一的品牌,坚持规划一张图、品质一套标、项目一个库、招商一起抓、营销一体化、环保一把尺、工作一盘棋,定期协商交流,推动发展格局由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为系统整体推进。
对此,大黄山可以学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
长三角一体化离不开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大黄山4个市可以参照长三角的做法,“每年轮流坐庄,召开主要领导座谈会或者工作协调会”,常走动、多沟通,做实4市协同机制,推动大黄山建设驶入“快车道”,全力打造世界级宜游宜居宜业的品质高地和活力片区。
一旦形成,就会释放出对要素资源的强大感召力,向外界展示出一个巨大的发展想象和投资空间,也将感召全球合伙人,共赢大黄山的未来。
“大黄山目的地建设的蓝图令人憧憬、业态合作的空间广阔。”同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同程旅行CEO马和平说。
“思维升级后的大黄山,一定会成为很多投资人的热土。”上海蓝镇规划研究院院长胡劭平说。
“大黄山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定能创新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机制。”多位企业家在实地考察后说。
从他们的心声中,已经能够看到大黄山不一样的精彩。这就是热气腾腾的未来,也是安徽干这件大事的战略目标所在。
但这并非一蹴而就,亦非一日之功,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正如多位智库专家共同建议的:“大黄山不能单纯追求网红效应下的潮汐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这不符合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目的地的定位。”
蓝图已经展开,今天,我们站在世界级的维度上看未来,相信大黄山的未来一定会来!